找到相关内容254篇,用时5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说

    没有苦乐等区分的高度,最后,连自我的呼吸都感受不到了,这就是第四禅。   “四禅”所描绘的诸种心理过程,实是佛教进行各种禅观思维的共同心地。早期的佛教智慧,大都是通过这种心地获取的。   四禅之上...来自宗教禅修的幻想。   最后,关于“三学”的“慧”。按说“三学”都是解脱的法门,但早期佛教多看重慧解脱。修“慧”往往被看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慧”或译为“智”、“智慧”,实际所指,是考察人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2384582.html
  • 佛教禅定

      佛教禅定   佛教智慧归一于禅定修持   一、 闻慧   法器三过   教如果行者(在此喻为法器)去亲近一位仁波切(Rinpoche;梵文-Maharatna-珍宝)(译按:英文笔录者以梵文作注解不能完全表达其义。“仁波切”乃藏语,为藏传佛教对地位崇高的转世僧人、或被公认为具德的修行人、上师的尊称,义为:他是人中最为珍贵稀有者,可以利乐无量的众生。)以求领教导,他应该要努力...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65886954.html
  • 关中实相义略析

    ”所能够认识的了,而要依靠般若智慧来体认即用慧眼、法眼、佛眼来体认、洞照诸法的真谛,因此,隐藏在佛教认识中的是对诸法实相的默认和追求。当然,这一切无不是为了成佛,但在中观派看来,成佛(涅槃)就在于体认...”也好,所观所照均不外佛理、实相。[14]我们知道,佛教认识论的核心概念要数“般若”,它是梵文prajna的音译,是汉语词“智”或“智慧”的意思,但又不同于世俗人所理解的聪明智慧,有其特殊的意蕴,是...

    刘成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393686.html
  • 佛法与现代文明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者马斯洛用佛教术语涅槃称呼这种经验。荣格、马斯洛、罗杰斯等都注重开发心灵深处的本性,荣格号召西方人在自心深处挖掘可以带给西方智慧光明的东方精神,马斯洛的“超越性自我实现”,可引向佛学...文明因不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不等视众生而造成的人情冷漠、欺凌压榨、斗争残杀乃至战争等弊病,当有良好作用。   三、诸法无我与人心自觉之道   作为印中之印的诸法无我,是佛教智慧的宗要。佛学高标...

    陈兵

    |文明|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075147277.html
  • 真理的困惑

     “因明一学,本印度教人以辨真似之学也”。[10]这一“明察事辩理之学术”,[11]作为佛家逻辑在佛教内外的激烈辩论中,“辩察据因,以判真似”。[12]佛教中观学派宣传宇宙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假而不实,只有通过佛教智慧“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13]瑜珈行派认定,在包罗万象的世界背后应该有一个最根本的静止永恒的本体,并试图以这样一个不容怀疑也无从证明的真如本体界,来论证...

    侯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40438308.html
  • 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上)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   邓子美   法音论坛《法音》1998年第6期(总第166期)第3页   从世纪初的八国联军入侵到世纪末的香港、澳门联袂回归,中历连年战争和浩劫——20世纪的中国在内乱外患交互迭至的空前大动荡中终于走上了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的历史必由之路。中国佛教在内外煎迫中同样也无愧于时代,产生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智慧结晶—&...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1839595.html
  • 中国禅宗的振兴

    龙,禅如点睛,可谓善譬。佛教诸宗中,禅宗最能代表佛教独具的依智慧自知其心、自净其心、自主其心而自度度他的人文主义、无神论的特质。然如此重要的佛法心印,在印度竟未立专宗、未成显学,而发扬光大于神州大地,这自...佛法,大概只能出自中国大德之手,乃印度佛学的种苗在中华文化滋养下结出的硕果,是中国佛教智慧乃至中国文化高度成熟的表现,可称之为“中华妙心”。在印度和西藏,虽然也有宗旨、实质类同...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4239627.html
  • 佛教的养生之道(一)

      二、佛教的养生理念  “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术,就是根据生命生存演化的规律,为达到保养身体、和谐精神、增进智慧、...;在心理上,坚毅安祥,充满智慧。只要努力修行,就可以达到这样一种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事实上,佛教僧团对于新出家或求受比丘戒者也有五官端正、身心健康的要求。  能否健康、长寿,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

    陈星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1539741.html
  • 佛教的仪礼、习俗及其禁忌

    共相(普遍性),通达四谛的道理而有断除迷惑,证悟真理的作用。为培养增加佛教智慧而进修,称为慧学。分为三种:一是闻所成慧,闻听佛法,学习五明(即佛教说的五种学问:声明,即语言文字,声韵学等;工巧明,即工艺...由定生明,得于证悟的智慧。慧学主要阐明的是佛教人生观和宇宙观,内容极其丰富。通过修慧,使人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人生,破除迷信,增长智慧。也称熄灭“痴”毒。  戒、定、慧三学包括念住、四正勤、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5340013.html
  • 印度佛教本体论简述

    核心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  从种子变现出不同现象的角度,瑜伽行派还把种子分别为两类:一是能生佛教智慧、觉悟的无污染、无烦恼的种子,称为“无漏种子”;二是能生众生界各种现象的污染、烦恼的种子,称为“有... 印度佛教自部派佛教以来,尤其是大乘佛教,重视对宇宙万物的终极本质、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众生的本原和成佛的根据等问题的探讨和阐发,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本体论学说。印度佛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140711.html